8月24日,日本正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这一事件连日来受到市民高度关注。上海的海鲜销售是否受到影响?进口的海鲜主要来自哪里?如何确保海鲜食品安全?带着这些问题,8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了位于长兴岛的横沙国际渔港采访相关人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相关人士表示,虽然海鲜销售目前暂未受到明显影响,但随着核污染水的扩散,预计今后消费者对于海鲜食品安全的要求将会更高。
暂无近忧但有远虑
8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长兴横沙渔港。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一级渔港,每天有大量的进口、本地海鲜从这里进入本市各地的商超市场。在一家水产零售店家,记者看到店主正在打包梭子蟹和带鱼,忙得不可开交。
来自俄罗斯的鲜活帝王蟹运抵上海 本文图片均为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这几天新鲜梭子蟹到货,生意很不错,和之前没什么太大变化。”店主告诉记者,他们这里零售的海鲜基本都是近海捕捞的鱼货,进口产品很少,来自日本的产品更是没有。而且离核污染水影响我国海域还有一段时间,从这几天消费者的反馈来看,暂时没有对此事表现出过度焦虑。
“虽然销售暂时没有明显影响,但不代表我们就不担心。”这位店主表示,她所认识的水产品商家都非常关注核污染水入海事件,万一今后核污染水扩散到我国近海,水产品还能不能卖?有没有人来买?他们心里也没底,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静观其变。
在不远处的码头,一艘渔船刚刚完成卸货。船老大孙先生告诉记者,现在感觉有些无能为力。“现在捕鱼成本很高,近海收获也不好,这趟出海算下来还是亏本的。”孙先生表示,因为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本来生意就不好做,如今又发生了核污染水排海,他这样的渔民首当其冲成为受害者。“如果之后情况不好的话,可能会转行吧。”
水产海鲜经销商的店内,各类海鲜品种比较齐全
在渔港附近的一家餐饮店,经营者赵女士告诉记者,店里菜品原本将海鲜作为主推品,但随着核污染水入海事件的发酵,担心会影响到消费者对于海鲜食品安全的信心,也正在考虑准备一些后备方案。“万一发生了这种情况,海鲜卖不动了,我们也能够用其他产品顶上去。”
危机背后也是机遇
“我们这几天正在举办首届海鲜美食节,非常成功,渔港很久都没这么热闹了。”上海长兴岛渔港有限公司总裁助理姚志军告诉记者,长兴横沙渔港主要以海鲜批发为主,零售占比不高。但这次从8月22日到27日首次尝试举办的海鲜美食节,在没有大规模宣传的情况下也很受欢迎,连续几天人流量都很高。由此也能看出,市民非常期盼此类夜市的出现,对于海鲜的消费热情也很高涨。
来自挪威的冰鲜大西洋鲑鱼
但就在此时,发生了核污染水排海事件,让渔港方面感受到很大的压力。“我们最为担心的,就是核污染水排海事件会影响消费者对于海鲜食品安全的信心,产生过度担忧情绪。”姚志军表示,目前渔港的主要进口海鲜中,并没有日本产品。帝王蟹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三文鱼来自挪威和智利。但凡市民通过正规渠道买到的进口海鲜,都是通过了国家检验检疫环节,符合相关标准才能进入市场销售。而且进口海鲜已经建立了成熟的溯源体系,可以查到每一批产品的捕捞海域,在安全性上有较高的保障。
为了提升消费者对于进口海鲜产品的信心,渔港方面正在计划在国家检验检疫的基础上,额外再增加一道检测环节,通过实验室对产品进行检测,除了细菌、重金属等的指标之外,还将增加核辐射污染检测项目。
相比进口海鲜,自捕近海小海鲜的检测就没有那么严格,也未建立溯源体系,这是一个潜在的隐忧。“随着污染扩散到我国近海,消费者肯定会对近海自捕海鲜的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以目前的生产模式,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姚志军告诉记者,他建议近海渔业也要未雨绸缪,尽快提升标准化、规范化,并增加检验检疫环节,以此消除市民的顾虑。
“对我们行业而言,目前的状况是危机也是机遇。”姚志军表示,虽然目前影响不大,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消费者对于海鲜产品的安全性、可追溯性一定会有更高要求,但这也将成为倒逼企业进步的动力,必须用更大的诚意与努力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同时,姚志军也希望市民理性看待这一事件,“从此不吃海鲜”也不至于,只要是通过检验检疫的合格产品,完全可以放心购买品尝。
(原标题为《核污染水入海后,上海进口海鲜还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