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 > > >正文

2023-04-23 12:56:37 来源:   上游新闻

全球今头条!读书丨周其伦:在文学情怀中回眸人生的《朝朝暮暮》

在文学情怀中回眸人生的《朝朝暮暮》


(相关资料图)

文/周其伦

居住在重庆市江北区的业余作家任福生,退休后笔耕不辍,用8年时间为我们呈现了一部长达30余万字的长篇小说《朝朝暮暮》,2022年6月,该书由天津出版社正式出版。小说通过对主人公白长顺精雕细刻的塑造,深情地记录了出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那一帮人,在时代变革中的成长印记,用一种舒缓的语调讲述着人生的“朝朝暮暮”,其故事建构的磅礴和语言叙述的细腻,都为我们在文学况味里回眸来路甘苦,烛照生活幽微提供了丰沛的踅摸空间。

任福生出生于1950年,我是1956年生人,我们是妥妥的同龄人。我和他的相同点甚多,都经历过命运的潮起潮落。比如成长过程的艰辛,比如求学阶段的挣扎,比如我们都期冀用文学的微光来照亮人生之路,因此,我在阅读他的这部长篇小说时,可能更能够感同身受地咀嚼出其中的酸甜苦辣。我特别佩服的是,任福生毕生在文学跋涉路上的坚韧不屈,且为人处世极其低调。他在多年的生活积淀里淘洗采撷,把文学创作的笔端始终牢牢地植根于人性的土壤,并从万千世相的驳杂中找寻到文学游走的宽广路径,这就使得他的长篇小说《朝朝暮暮》有了感动我们的厚重。

任福生的文学爱好由来已久,他时不时地将从生活中积累的大量鲜活的素材诉诸文字,即便是他在知青插队期间,也会在农忙之余,借助煤油灯的光亮,写出了许多的散文、快板剧、民歌、新诗等作品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好些作品还发表在当年县文化馆创办的刊物上。很快他就加入了当年的县文学协会,在广泛地与文友的交流切磋中,创作实力逐渐提升。回城工作后,又创作出小小说在《四川工人日报》发表,正是由于他在文学路上的持之以恒和义无反顾的守望情怀,才为他退休后创作出版长篇小说《朝朝暮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朝朝暮暮》节奏明快,语言亲和,作者在“讲述”中有一种呼之欲出的自信。作品舒展地刻画了下岗职工白长顺的人生波澜,并将他的言行举止与进城务工的农民汪天师、无业妇女刘四妹进行着有趣的勾连,恰似一个底层生活版块的铁三角。而作者选取的表达半径也非常新颖别致,将他们推销公墓过程中所遭遇到的各种困境惟妙惟肖地进行着白描般的速写。作者在引人入胜的情节拿捏中,做到了胸有成竹,徐徐展开,娓娓道来。而小说中这三个人的不同经历和性格差异,则成为故事跌宕起伏的抓手,让作品有了一波三折的回甘。

《朝朝暮暮》中描写的这个群落,大都人到中年,蹉跎半生,仍然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们为了有口饭吃,也为了摆脱贫困,时而抱团取暖取长补短,时而又挖空心思不择手段;他们企盼着衣食无忧,甚至幻想有朝一日暴富,但日常生活中的一地鸡毛,也让他们时常感到险象环生、步步惊心。我注意到小说里对主人公心理描写的山重水复,特别让人揪心。

作者特别重视对人物个性的书写,又注重整个故事的转圜趣味,将这些小人物在社会转型期的苦苦挣扎和分化组合。抑或是奔走忙碌中的沉沉浮浮,都有着张弛有致的演绎,30万字、15章节的层层叠叠推进,反映出时代变迁的复杂人性,以及由“铁三角”而发散开去的多个小人物的命运悲喜,彰显了人生的旖旎和壮阔。

3月24日,北国风光文学社特地为《朝朝暮暮》举办了一次浓墨重彩的研讨会,与会同仁对作者的创作赞誉多多,我们期待着任福生的文学未来天高地远。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协会员,重庆市评协会员)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湧

审核:万鹏

标签:

热门话题
精彩推荐
今日推荐
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