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从党的二十大,到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2023年全国两会,都反复提及数字中国建设,并从多个方面作出部署,助力数字中国建设驶入快车道。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数字中国建设”,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把握数字中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新征程,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数字中国建设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首先,要以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构筑数字中国建设基石。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资源流动的物质载体,数字资源流动放大了数字基础设施的资产价值,两者共同构成了数字中国建设的动脉循环系统,有力支撑起数字中国建设。其次,要以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实现数字中国建设目标。数字技术与经济建设的融合夯实了数字中国建设的物质基础,数字技术与政治建设的融合优化了数字中国建设的上层建筑,数字技术与文化建设的融合强化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文化自信,数字技术与社会建设的融合彰显了数字中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融合体现了数字中国建设与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机统一。同时,要以数字技术创新和数字安全保障激活数字中国建设动力,以数字治理生态和数字国际合作优化数字中国建设环境,保障数字中国建设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力。详情
数字中国建设需关注数字乡村治理 构建数字乡村治理共同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路径,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应有之义,重点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一是重塑治理理念,坚持党建引领机制,密切联系群众,激发多元主体动能,以促进多元主体功能耦合和治理效能提升。二是优化治理工具,打造数字乡村治理“软件”队伍,丰富和扩展数字乡村治理主体;同时增强数字乡村治理“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新技术与农业装备制造衔接,有助于打破涉农数据失真和信息孤岛现象,增强治理能力。三是锚定目标效能,为广大群众提供个性化、精细化服务,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增进人民福祉。详情
数字中国建设需用好数据这一生产要素 当前我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数据使用日益深入,但数据权益和行为规则界定不清带来的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数据权益相关纠纷呈上升趋势,需重点关注数据资源产权制度建设、加强数据资源高效供给。一方面,要以建立健全现代数据资源产权制度为统领,不断强化数据资源产权基础研究,摸索构建数据资源确权基本体系,明晰数据资源权利主体,合理划分数据资源权利类别,促进数据资源使用权、持有权等权利相互分离。另一方面,要以建立健全数据资源高效供给机制为路径,在现有条件下强化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加快“东数西算”重大项目建设进程,加强网信企业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网络以及算力等领域的服务能力,实现数据、算力等资源的服务化与集约化创新。详情
数字中国建设需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一方面要用好文化资源,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重点工程建设,拓展优质数字文化资源的供给渠道,发展公共数字文化消费新场景,围绕群众需求挖掘并整合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提升供给质量,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文化服务实现内容集成,提供“一站式”文化服务实现平台集成,提供个性化的公共数字文化产品推动体验升级,重视文化类软件系统的自主研发加强信息保护。同时要通过吸引多方社会力量参与形成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合力,扩大公共数字文化覆盖面推动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下乡入户,促进共建共享,让数字文化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详情
(光明网记者徐倩阳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